板橋寺位于合川市九嶺鄉(xiāng)板橋村,時代為明、清。板橋寺坐落于銅溪鎮(zhèn)板橋村鳳山的半山腰上,整個建筑隨山勢逐層抬升,呈復四合院布局。縱軸線上,依次為天王殿、大雄寶殿和觀音殿,左右設有配殿及廂(禪)房。天王殿、觀音殿和左右?guī)ǘU)房有回廊相接,寺院總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,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。該寺是重慶地區(qū)時代較早、保存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之一。據(jù)有關史料記載:板橋寺原名“鳳翔寺”,始建于唐貞元三年(公元787年),文字記載歷史上曾經(jīng)有過多次重建、擴建和培修。第一次維修和擴建的時間是明代弘治年間(公元1488-1505年),傳說當時來了一個“以梵為姓”的外地隱居狀元,為鳳翔寺購置田產(chǎn)四百余石,發(fā)展僧侶六十多人,重建保存至今的大雄殿,同時還擴建了天王殿和觀音殿,重塑了大批塑像,并將附近幾座垮塌廟宇的塑像移進寺內(nèi),改鳳翔寺為“梵爺寺”。梵狀元去世后,梵爺寺前后當去田產(chǎn)十分之八,寺院隨之衰敗。清同治十……
[詳細]